返回第313章 使团抵达印度,不重文化的印度(4 / 7)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像鬼画符?

    因为是在贝叶上书写,写不出正经的字来。

    而大明的汉字为何是书法,因为是在纸上书写的!

    在贝叶上写书法,别开玩笑了。

    “诸君,只能靠记忆了。”

    陈嘉猷开始背,使团的人分一分,把所有书籍背下来。

    这些书,也是要带回大明的,万一书籍在路上被损毁,就得靠记忆默写出来了。

    罗第在宫中吃喝玩乐,闻听明使竟关起门读书,他笑明人愚蠢,那些书籍有什么可看的?

    使团都是文科生。

    古印度的书籍,以数学、医术、天文最为精湛,文学远远不如大明。

    让文科生背数学公式,实在难为他们了。

    倒是印度的中医,让陈嘉猷等人发现了新世界。

    印度中医和大明中医异曲同工,都是以治病先治人为核心,开创的医药体系。

    印度还多了一门,外科,手术的雏形!

    陈嘉猷的使团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捧着这本写在贝叶上的印度医书《妙闻本集》,手不释卷。

    这本书的名字,是陈嘉猷给起的,书上没名字,陈嘉猷通读之后,猜测应该这是本名,仅限于猜测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皇帝重视医道,而开辟交趾,以医道为先。

    而使团中,有二十几人精通医术,还配备了14个太医。

    “套针输液?那不会伤害血肉吗?”

    一个太医疾呼:“还有用烙铁烙痔疮,做眼睛手术,天呐,这上面还详细写了如何练刀工!”

    “这不是华佗的青囊书吗?”有太医惊呼。

    上面有详细的用尸体练刀术的方法,甚至还有用手术治疗不孕不育的办法。

    治疗疾病的办法,让人大跌眼镜。

    “妖书,这是本妖书啊!”

    有人疯了,他们学了一辈子医,没见过用刀把人劈开,进行手术的,那不是害命吗?

    这本《妙闻本集》,还有治疗瘰疬(肺痨)、天花出疹、麻风病病变、狂犬咬伤等等的方剂。

    “这是本宝书!”周正方疾呼。

    周正方是景泰九年恩科进士,他擅长医术,所以被鸿胪寺挑中。

    “陈大使,这印度医术,似乎比大明更加发达,而这医书,绝对不止这么一本,肯定还有更多医书!”

    周正方激动地站起来:“咱们一定要把这些医书,带回大明去。”

    “这上面的手术,我、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新的一扇门。”

    “若如此治病有效,那我们就要创出新医道了。”

    周正方激动的来回走。

    陈嘉猷虽对医术不甚精研,但也是知道一二的:“青囊书的失传,是我国医术的大憾事,如今青囊书再现人间,是一定要带回去的。”

    “印度不重视书籍,我大明却嗜书如命,我们既然在这里,就要大批量收集书籍。”

    “必要的时候,可派人先回去,请大军护送吾等回国。”

    诸人点点头,以陛下对书籍的喜爱程度,一定会同意的。

    周正方看向太医:“诸位太医,必要的时候,要请诸位和印度医者辩经,请莫要敝扫自珍,即便败了,也没有什么羞耻的,当学人长处,毕竟此地更尚宗教,而我明人更务实,当学真本事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等知之。”太医躬身行礼。

    他们出京时,皇帝就诏见了他们,一方面是照顾好使团,另一方面则是寻找抵抗交趾疾病的方剂。

    使团齐心协力,很快就将所有书籍翻译过来了。

    陈嘉猷又入宫,请求罗第王多赐书籍。

    亏得大明皇帝出手阔绰,否则罗第王就把这群书呆子赶走了,出使异国,还在家里看书,脑袋有坑吧?

    他将原宫中所有典藏,都赐给明人了。

    陈嘉猷发现很多部医书。

    这些医书是用贝叶写的,上面没有著作者的名字,甚至书的名字都没有。

    是王宫里清扫的臣子在垃圾里发现的,一块钱卖给陈嘉猷的。

    竟然都是医书。

    要不是陈嘉猷买来,他们都扔了。

    《遮罗迦本集》、《八支心要集》、《八部功总集》、《迦叶波本集》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名字,都是陈嘉猷填上去的。

    他根据书里的内容,众人商议后起的名字。

    这些珍贵的书籍,竟然被当成垃圾,这让陈嘉猷对印度的鄙夷,又增加了一层。

    使团人手足够多,很快就把所有医书都翻译过来。

    这些书籍,和黄帝内经有几分像,可以合编成一著作。

    但现在没人有这个胆子,敢重编黄帝内经,得带回大明,经过诸方合议,再行定策。

    倒是太医院的太医回来,带回来一个很不幸的消息。

    王都德里的医者水平,十分低下,远不如大明太医,甚至他们都不知道何为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