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313章 使团抵达印度,不重文化的印度(6 / 7)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全吞安南、占城领土,已经从海路打通了和下缅勃固的通道。

    周正方乘船南下,又耗时近半个多月,在勃固王朝南端,找到大明船支,乘船回到交趾。

    回程仅用了不到三个月。

    主要因为去的时候赏赐物太多了,严重耽搁行程,又不是只去印度,而是诸国都要到的,所以耗时一年零五个月。

    回来轻车简行,用三个月的时间,还是因为不知道大明全据交趾。

    否则走海路的话,二十天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交趾,广南省以南广大地区,划分为平阳、青阳两个府,夏埙则主要负责这两个府的移民、安置、构建防御等事。

    王伟的交趾水师,就设在金瓯湾上。

    周正方就是在金瓯湾上下船,又乘船去平阳,平阳在胡志明市的北面不远。

    此地是平阳、青阳二府治所。

    “印度人不爱书籍?”

    夏埙也吃了一惊:“当年贵霜王朝、孔雀王朝何其强盛,竟已经衰落至斯了。”

    “启禀布政使,这罗第王有突厥血统,声称自己是蒙古人,和大明是沾亲的。”

    周正方说到这里,都忍俊不禁。

    印度不知道,大明和蒙古是什么关系,还套近乎呢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!”

    夏埙是交趾布政使,病已经大好。

    “下官带回来很多书籍,但因为印度纸张匮乏,只能暂时写在贝叶上。”

    不止印度用贝叶书写,整个中南都用贝叶书写。

    像占城、安南,很多文献,都是用贝叶书写的,如今这些民间残存的文献,已经被送去京中了,由翰林院整理出来后,会通行天下的。

    周正方想让夏埙看。

    夏埙摆摆手:“等翻译过来再看,照伱这么说,这印度的文化,也如我大明这般灿烂?”

    “大人,准确地讲是古印度更加灿烂,如今的印度,已经是文化荒漠了。”

    周正方讲了一遍在印度的事情,道:“您可曾见过,我大明将孤本赐给外臣?”

    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。

    宫中的孤本,都是要誊抄几本,然后存放数地的,所以华夏的传承从未断过。

    夏埙却想的比周正方更复杂。

    大明已经和下缅勃固王朝,建立海路联系了,越过暹罗,和勃固王朝联系。

    是不是可以继续往西,走海路和印度建立联系呢?

    “怕是不行,我们所在的王国,是北面的王国,南面仍然在战争,彼此之间也非一国。”

    “那无妨,只要有政权,就不会拒绝我大明的货物。”夏埙是有信心的。

    王伟掌交趾水师,主要就是为了探索西边的贸易。

    航道是从暹罗手中拿到的。

    “照你这么说,印度已经人心不古,只专注银钱,不在乎文化。”

    夏埙却问:“印度人如何?”

    “甚是慵懒,其人不知文化为何物,一个个以信仰为主,对经书研读颇深,是以人皆豁达乐观,但其民甚弱,其国甚弱。”

    周正方有些怀疑道:“吾看那统治阶层,似乎和民间百姓,长得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人正在为印度做编年史,应该很快就会有答案了。”

    因为大明使团都在研读书籍,对印度的整体还不太了解。

    “长得不一样?这是何意呀?”

    夏埙指了指自己,又指了指周正方:“你我一样吗?”

    “虽细致面观不同,但你我皆是一样的呀,同根共源。”

    周正方道:“可我走在德里大街上,发现其民黝黑无比,而罗第王皮肤白皙,酷似吾等的肤色。”

    “鸠占鹊巢!”

    夏埙猛地意识到:“这印度的统治者,是异族!”

    “这异族差距也太大了吧!”

    周正方苦笑:“就说我华夏,也被鲜卑、匈奴、羌、蒙古等异族统治过,可他们和咱们的长相是一样的呀,只是文化不同,地区不同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印度看到的人,都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给夏埙也整蒙了,这都什么诡异的事啊。

    “那印度人可有反抗?”夏埙问。

    周正方摇头:“他们对信仰看得极重,对被谁奴役,似乎不太重视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!”

    夏埙竟笑了起来:“天生奴族,大明这回能买到奴隶了!”

    “啊?”周正方都懵了,哪跟哪啊。

    “周正方,本官问你,你被奴役成奴隶,你是何想法?”夏埙问。

    “势力不足时忍耐,势力充足时反抗,我汉人不为奴,这是铁律。”周正方慷慨道。

    “可印度人呢?”

    周正方恍然:“印度人不反抗啊!明明统治他们的是少数人,他们却不反抗,而且他们重信仰而轻当世,这不就是天生奴隶嘛!”

    “可是!”

    “大人,印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