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造完毕后,工厂更多,经济也会增长。
“今年,全国铁厂烧制了一千万套农具,我认为全国百姓,几乎每家都能得到一套农具了。”
这些农具,是干完活之后,赐给工人的。
有的工人可能家里都有几套了。
但这些农具,对此时的明人来说是传家宝,儿子分家的重要大件,就如同后世分房子一样。
“铁锅还是稀缺呀。”
“百姓人家也缺,油厂也缺。”
“油厂的铁锅都供应不足,采油建路是重中之重。”
“户部预计,二十年,就能在全国修建一条主干路,包括交趾、益州、乌斯贜、吐鲁番、汉州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朝鲜这些外省,都能通路了。”
“三十年内,把沥青路修到每个村里去。”
“唯一欠缺的石油。”
“大明严重缺油,根据寇深传回来的信息,撒马尔罕往西,遍地是油田。”
“大明可以去买,问题是难以运输回来。”
耿九畴娓娓道来。
“撒马尔罕?”
姚夔微微皱眉:“曾经是汉唐元之地,乃我华夏故地,也该收回来了。”
“姚阁老,万万不行。”
“景泰十二年,重中之重是开拓交趾,西边不能打仗。”
“一旦三线开战,大明是不可能赢的。”
王复反对。
姚夔哼了一声,看见王复他就生气。
这个该死的王复,说好的同盟,结果背刺他,谋得次辅之位,他反而成为三辅。
“兀良哈必须要打,拿不下兀良哈,吉林、汉州就不能建设,热河也无法变成内地省份。”
王复不理会他的不满,继续道:“征战兀良哈,开拓交趾,预计三年内,大明无力再西征了。”
李贤认为王复的见解非常正确。
东察合台汗国是由盛转衰之时,这个时候最好是交好,等着大汗死去,诸子争位,就是大明吞并东察合台汗国之时。
大明有多是时间等。
石油也不着急,想办法买吧,国内继续寻找。
“若不是为了安置人口,柬埔寨都不应该打的。”
李贤叹息:“邢国公位居时,制定的休养生息五年计划,非常有先见之明。”
“大明国内正在大肆建设,应该在建设完毕之时,再行征伐。”
“如今被迫攻打柬埔寨,怕是天下属国要造反了呀。”
李贤很有先见之明。
朱英收到老挝拒绝投降的消息,已经把消息送入大明了。
“明年,唯一的大战,就是兀良哈。”
李贤道:“准备三年了,今年一定要荡平兀良哈,建设汉州都司和吉林都司。”
内阁通过这项建议。
“明年年初,陛下就要强势开海了。”
“开海后,海关如何设?关税如何定,此事需要现在就议出来,呈报给陛下,再行商议。”
姚夔先抛砖引玉:“我认为关税定得要高。”
“陛下不愿用农业税压榨百姓,就用商税代替农业税。”
“然而,天下已经人心不古了。”
“百姓捡到便宜就想占,若都去经商,以后谁来种地呢?”
“所以关税要高,重农抑商乃国策,不能更改。”
姚夔想设重税。
朝臣都赞同姚夔之议。
只是,一直没说话的白圭缓缓开口:“陛下开海,是为了贸易?还是开拓新世界啊?”
此言一出,群臣凝眉思索。
贸易,那不是大明的根本。
像大明这样的泱泱大国,根本就不靠贸易来维持统治的。
前几天,皇帝写了篇《殖民之议》的文章,在皇家报刊上刊登,论述了是该殖民,还是变成汉地。
详细说了利弊得失。
在朝野上下引起巨大的议论之声。
说什么的都有,就是没有反对皇帝的,都担心被抓走移民。
“自然是开拓新世界,我大明往交趾移民1700万,为的不就是牢牢占据百越之地吗?”
李贤很清楚,必须跟紧皇帝的脚步。
“没错,是开拓新世界,贸易反而其次。”
姚夔是反对殖民的。
因为殖民,无非获得的是浮财,几年后财就散了。
只有小国才会殖民,鼠目寸光而已。
大国,只会开拓成自己的地盘。
大明什么都不缺,要钱有钱要人有人,只要把土著屠了,这块地盘就是大明的了。
大明能移来更多人来占领这些地方。
这就是大国的底气。
当然了,为什么前朝不考虑屠人,而是慢慢怀柔占领?
因为朱祁钰最有钱,移民是最耗钱的事,朱祁钰有的是钱,抗造,所以才能大规模移民,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