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看倭人,近几年出现了十几个侯爵。
倭国为了大明占领世界,死掉了300万人啊。
这几年,明人不停往倭国移民,除了没有直接收复倭国外,倭国已经完全是大明的附庸了。
封几个侯爵,亏吗?
还有臓兵,从雪山往下打印度,臓兵出了多少力?
就说宫中,有多少佛兵拱卫皇帝?
苗瑶彝壮就别说了,他们是南征的主力军,多少人血染疆场,难道不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吗?
大明西征,征召了多少维人、回人,杀得咸海一片白地。
蒙古诸部,为了大明死了几百万人。
难道蒙古人的皇帝,不该入祀吗?
应该!
大明不单单是汉人的大明,是天下各族,蒙古、维、回、臓、苗、瑶、彝、壮、索、朝、倭共同的大明,各族和汉人一样,都是华夏人,享有一样的权力。
景泰五十六年,倭国诞生第一个进士,虽然这个进士是汉人,但也是在倭国土地上长出来的汉人。
各族都有官员在朝中效力,都有兵卒在军中效力。
他们的历史,同属于华夏。
华夏这个概念,必须扩散到全球去,这才是华夏。
大明必须要祭祀。
不止在昆仑山搞祭祀。
皇帝打算封十大名山,每座名山,都要设下祭祀,增强国家认同感。
这十大名山,要散布整个大明,像朝鲜、倭国、缅暹、婆罗洲都要有,让当地人不能脱离大明。
只是第一次封而已,接下来就多封,世界都要封,弄个一百座名山,一百条江河,全世界一起祭祀。
文明不能断,根源不能丢。
为了文化根源。
皇帝还设定了特定节日,国庆、元旦,还有传统节日,皇帝让天下人都过,必须要过。
尤其是过年!
全体华夏40亿人,必须过同一天的除夕,同一天的大年初一!
景泰五十年,皇帝又规定了官方节日,强制放假,除夕和元宵,连放十五天。
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国庆、元旦统一放三天。
像二月二、七夕等放一天。
也是为了促进旅游,也是为了让天下人铭记节日。
至于圣诞、万圣什么的,以及各国的节日,都不是法定节日,私下可以过,但不放假。
一切,都是为了归属感、认同感、责任感。
“大侄子,换做你是你爷爷今天这般地位,能如他那般,过苦行僧一样的日子吗?”
朱见涯问他:“朝堂上,你爷爷一呼百应,你能如你爷爷那般克制自己,绝不滥用权力吗?”
“全世界,你爷爷一句话,能让全世界崩溃,这是绝对的权柄,换做谁能克制得住呢?”
闻言,朱佑榶微微一怔。
“看似你爷爷对藩国好,何尝不是担心,大明一家独大之后,朝堂昏庸,民间备懒,大好前程前功尽弃。”
“今天这番盛世,是你爷爷一力推动的。”
“他最害怕的,就是眼前盛世是泡沫,一触就破。”
“所以,他极力克制自己,绝不滥用权力,甚至到现在,他都不用权力了。”
“一位千古大帝,晚年能如你爷爷这般,为了天下,宁愿放弃自己,去做一个闲懒太上皇的有几个?”
“你跟你父亲秉政,你爷爷可曾指指点点?”
“别忘了,你爷爷是类于太祖、太宗皇帝那样的千古一帝呀,秦始皇晚年如何,汉武帝晚年如何,唐玄宗晚年又如何?”
“你爷爷的功绩,不比这些千古一帝差。”
“可他是怎么用权力的?”
“大侄子,你没发现,你爷爷一直在怕什么东西吗?正因为这种惧怕,所以他极力克制自己,让自己逐渐淡出朝堂,并扶持你父亲,做他的对手,让他免于昏庸无道。”
朱见涯面露悲凉:“你爷爷老了,他能克制自己,却担心你父亲不能,他登基之后,会不会自骄自满,将千古功业,毁于一旦?”
“所以,他在扶持藩王,扶持几个能和大明打擂台的藩国。”
“让大明永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。”
“只有这样,大明才会诞生明君,才会将大明国祚永远传承下去。”
朱佑榶听完,整个人都傻了。
这一点,他从来没想过。
这个一门心思搞科研的四十一叔,竟看得比他还透彻,果然,他的叔叔们没有一个是庸才。
就连他爷爷一直瞧不上的老爹,其实在天下人眼里,也是个明君,是个很合格的太子。
朱佑榶深深一礼,谢叔父点拨之恩。
“大侄子,这宗主国皇帝不好干,藩国虎视眈眈,谁都想回祖地当皇上,叔叔也不例外。”
朱见涯笑道:“只要你不合格,你四十个叔叔,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