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02章 唐国金国篇:大融合和议会(6 / 7)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清就在金国实行了这个制度。

    内阁一家独大,八部六寺两院形同虚设。

    杨一清走后,这种制度被进一步魔改,根据欧洲的议会制度进行的魔改,变成了金国内阁制度。

    金王是有权利更换首相的。

    金国第一任首相也有意思,为了获取民间支持,他提出政务公开制度,朝廷的财务、政务,要对公众公开,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。

    一下子,这任首相就坐稳了位置。

    从那之后,首相变成了百姓在朝廷的代言人,金王想抢回权柄都抢不回来了。

    这种制度一直用到现在,三十年换了三个首相,金国蒸蒸日上,俨然成为南美霸主国。

    而这项制度,老皇帝颇为欣赏,大明从景泰六十五年开始,也要进行政务公开,朝廷所有一切都要公开,接受百姓监督。

    这就让唐王不能理解了。

    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天下,还是百姓的天下呢?

    金王是迫不得已,被杨一清给坑了,到现在权柄也收不回来,当一个废物点心,日子可不好过。

    老皇帝是怎么想的?

    怎么处处站在百姓角度上考虑问题,一点都不维护统治呢?

    然而,金国百姓却非常支持他们的王,金王朱见湘在民间极受拥戴,也算聊有慰藉。

    大明所有大藩国里,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,就是金王朱见湘。

    然而。

    朱佑杶在金国最大的感受是,政通人和,蒸蒸日上。

    按理说,这种选上来的,应该为票箱子干活,谁选他他就帮谁,才对呀。

    其实并没有。

    因为金王有一票否决权,如果得不到金王满意,是可以否决的,重新再选。

    金王所有权柄,就在这一票否决权上。

    在景泰五十九年的时候,金王进一步抄袭了欧洲制度,把选票扩大到全体金国百姓。

    这可出事了。

    金王得不到权柄,大臣也别想得到,直接砸锅了。

    很显然,金王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不满,明明我是皇帝,结果被干成了傀儡,我可是金国开国皇帝啊。

    当年被杨一清一忽悠,军权忽悠没了,再一忽悠,政权也没了,就剩下一票否决权。

    他成了所有藩国中,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。

    被宗室所有人嘲笑。

    他当然要反击了。

    制度改不了,就改票箱子。

    大臣们都给金王上疏,请求金王收回成命。

    可金王不管那个,必须要改。

    他提前放出风去,民间直接狂暴了,谁不想掌握政治权利呀?他们根本就不懂选票是什么玩意儿,以为自己当村长了呢。

    民间支持,打乱了朝中布局。

    景泰六十年之后,就出现了众议院和参议院,民间也出现了票箱子。

    老百姓才发现,不是当村长啊?是一张选票啊?这玩意有啥用啊?

    确实没用。

    如果不分上下议院,还有点用,分了之后,毛用没有,就是个形式。

    这就是金国首相厉害。

    见招拆招,破了金王的绝地反击。

    从那之后金王就老实了。

    老老实实当个贤王吧,当周天子吧。

    但朱佑杶肉眼可见的是金国上下氛围非常好,政治氛围宽和,经济发展自然是不差的。

    按理说,这种票选出来的,党争很厉害的,就像晚明的浙党、宣党、东林党。

    其实没有。

    也不看看首相是谁,这东西完全看政治背景的,谁政治背景强大,谁上来就没问题。

    换个政治背景薄弱的,问题就大了去了。

    金国第三任首相,是杨一清的儿子。

    杨一清在国内也是财部尚书,位高权重,影响小小一个金国,有什么难的?谁敢给他下绊子啊。

    金国上下也抓住了政通人和的时机,铺设铁路,快速工业化。

    父子俩,一个在金国当首相,一个在大明当尚书,自然互通有无,立刻发现了电气革命的契机。

    金国也是第一个开始电气革命的国家。

    就这一次时机,会让金国受用终身。

    奈何他的任期快到了。

    纵然他再厉害,功绩再大,也不能连任了,民间百姓最大的忧虑,就是下一个首相,还会如他这般贤明吗?

    这七年,是金国发展最快的七年。

    也是金国弯道超车,成为南美经济霸主的七年。

    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,金国的经济总量是101亿,排行世界前十,朝廷财政收入达到了2.1亿,是藩国第一。

    金王对拿回权力,多少有些死心,金太子可没有。

    金王有十四个儿子,金太子对拿回权力孜孜不倦,而其他儿子,却只想谋求一块自己的封地。

    若无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