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04章 太子欺朕年老无力?请陛下改立太子!(4 / 7)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声叹息,当年若非唐皇后提前生产,皇子序列确定,哪来的后世千年之祸啊。

    为了给太子擦屁股。

    他效仿金国,进行政务公开。

    景泰六十五年,正月十六,朝廷发布年报,公开大明财政收入,以及全年朝廷的预算。

    这份年报,是去年创办的新报纸。

    未来,会作为中枢政务公开的年报。

    第一版共印一亿份,结果刚发售,十分钟内抢购一空,连报纸局都懵了,这玩意还能赚钱?

    报纸上,写着:景泰六十四年,财政总收入22.7亿元,具体收入明细全部在列。

    总支出24.9亿元,详细支出明细。

    支出大头是建设支出,其次是军费支出。

    每项收支都非常详细,数字精确到最后一位元。

    全国百姓看个新鲜,看完之后,纷纷惊叹,我的国原来这么富啊。

    正常报纸只有两大张。

    财报则有二十九张,厚厚一本。

    除了景泰六十四年的详细收支外,还有国企收支、银行收支、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等等。

    后面就是新年展望了。

    中枢预估,景泰六十五年,财政收入超过24亿,预估支出高达27亿。

    又详细列出预计支出项目和金钱数字。

    还有主要投资项目,多是农产品扶植和基建。

    后面,则是全国所有省府县所有地区的财政收支情况,都非常详细,百姓可以随便去算。

    这是一份极具诚意的财报报纸。

    让公众对国家财政有了深刻认识,也让公众对国家政务产生了参与感。

    地方百姓也知道了地方政府,一年收入多少钱,花了多少钱,历历在目。

    这种参与感,是实打实的。

    从景泰六十五年开始,每年正月十六,都会公开财报,做到政务公开,这是国策。

    朝廷所有印刷厂,加班加点印刷财报。

    而景泰六十四年的财报,创造了报纸销售记录,总销量高达170亿份,就算是藩国百姓也在购买,也卖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就这一份报纸,养活了地方多少濒临倒闭的印刷厂啊。

    老皇帝想用政务公开,挽救太子的愚蠢。

    其实是希望百姓参与到政治当中来,发表自己的见解,供中枢参考。

    他还想进一步公开朝政。

    朝廷上下,其实没什么秘密可言,尽量做到公开透明,让上下通道畅通,上面能听到底层的声音,底层也能看到上面在做什么,这是大好事。

    却遭到太子的坚决反对。

    他认为,治政是家国大事,岂是那些升斗小民懂的?

    让他们参与?懂吗?能提出见解吗?

    他们好好从事自己的行业得了,自己的行业都搞不明白,在家国大事上瞎置喙,他们有资格吗?

    这话把老皇帝气得够呛:“太祖皇帝凭什么拿下的天下?靠的是千千万万支持的人!”

    “那太祖皇帝没给这些人回报吗?现在大明的权贵阶层,不就是他们吗?他们为我朱家建功立业,我朱家已经仁至义尽了!”

    朱见淇大声道:“民心,民心,民心是最没用的!”

    “以前您也不信民心,为何如今忽然愿意分政治权利给下层呢?他们有什么资格获取权力呢?”

    其实太子也没说错。

    这是家天下!

    再说了,所有为朱家江山建功立业的人,都得到了自己的回报,这些人才是民啊,他们的意见才是民心啊。

    “太子,朕不是跟你吵架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声音明显变弱:“上下通畅,聆听民意,朝廷才能走得远,做得好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天下不一样了。”

    “太祖皇帝时,只分封功臣,就能天下稳固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呢,有电灯,有火车,有报纸,未来还会有其他东西,这些东西,会改变政治形态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若不走在前面,早晚会被人推翻的。”

    “民心,在未来是最重要的东西,能保证整个国家不分裂,能保证你的皇位啊。”

    朱见淇要反驳,朱祁钰摆摆手,小声道:

    “朕让民间发声,是想听听底层百姓是怎么想的,他们的日子好不好过;朕经常派人下去看,是看看百姓的日子,和报上来的一不一样!”

    “大明江山,不是给权贵建立的。”

    “大明不是魏晋,不是世家天下,以前完全姓朱,但现在是姓天下人的,大明三十八亿人,共有的天下!”

    “你眼睛只看着权贵,却不看看民间百姓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你想被欺上瞒下,只做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声音不大。

    他老了,人老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恐惧年轻人,即便他是掌控天下的皇帝,在这一刻也变得软弱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,儿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