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跌,从顶峰的2200万人口,跌到了1890万。
现在,长沙只有两个支柱产业。
一个是衡阳矿泉水,一个卖水的,干到了世界五百强。
这家水厂原来设在衡阳,这几年迁到了长沙。
另一个则是出版业,长沙一共有1200家出版公司,明人读的十本图书里,必然有一本是在长沙出版的,这个中部城市,靠着文化业,创造了经济奇迹。
其实长沙旅游也不差。
湖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,近两年被贵州赶超,但靠湖南美食,硬生生扳回来一城。
也因为长沙发展太好,虹吸了附近府县人才,像西部山里的城市人才,基本都齐聚长沙,也导致府县地方发展不起来,长沙人口又被沿海城市虹吸,导致湖南成为人口净流出省份。
湖南人口1.7亿,常住人口却只有9000万人。
其实真要是细究的话,9000万都不可能有,湖南估计也就剩下个三四千万人口。
那么,这些人都去哪了?
从韶关进入广东了,进入深圳、珠海、香港、澳门了。
西北那叫走西口,湖南叫闯南关,都从韶关进入广东打工去了,也许会回来,也许不会回来了。
而湖南的房价,还居高不下,究竟谁在接盘?
朝廷根本不知道。
这是朱见淇秉政后的弊端,他为了看到更好看的报表,对地方一些事不闻不问,只想看一张漂亮的报表,一张值得夸奖的成绩单,到底这东西对百姓是好是坏,他不管。
也是这几年,地方和中枢脱轨,朝堂逐渐失去皇帝的掌控,连带着的其他问题,也是越来越多。
朱厚煐在长沙呆了四天,就辰州府的沅州,从沅州入黔。
没来过帝国南方的。
都会觉得,南方温润如春,可经历过南方冬天的,就会发现,比北方还冷。
大明南方也是取暖的。
不取暖真能冻死人啊。
但供暖费,是北方的两倍。
因为供暖设备维护资金高昂,因为南方潮湿,供暖设备容易生锈、腐蚀、被虫子咬等问题,维护设备费用过高,其次就是供暖期短,无法回本,还有就是污染大,公司要缴纳污染处理金,又是一笔开支。
大明供暖,是私人的供暖公司,和朝廷没关系。
每个地区都有三到五家供暖企业,用户可以随便选择他们,各家价格不一样,可以比价,自由选择。
朝廷就负责监管。
而那种偏远地区,没有企业愿意去的,朝廷也不管,因为朝廷就不会设国企,当选手兼裁判,就当不出好来,赚的钱也进不了朝廷的兜,都进了某些人的口袋了。
所以,建设楼房集体供暖的时候,朝廷就设定好了的,朝廷只监管,不服务。
供暖公司也是想开就开,没什么要求。
景泰五十五年时,有供暖公司故意倒闭案,让大明过了一个寒冬,民间骂声一片。
朝廷才增加了保证金,开供暖公司的必须缴纳一笔保证金,并对资质进行严格控制。
所以,每个地区的供暖费用是不一样的,供暖水平也是不一样的,用户有自己选择的权力,也可以自己供暖,这些都不做限制。
像湖南,供暖期三个月,平均室温23度,每尺收取26元钱,是大明比较贵的地区。
其实呢,室温23度的时间,也就两周时间,其他时间都在18度徘徊,偶尔良心了能到19度。
供暖公司缴纳的污染处理金,这笔钱也是笔烂账。
像湖南这个地方,天气潮湿,风力小,产生的污染散去时间慢,容易产生雾霾等污染天气。
就需要花钱来处理空气污染。
可是呢,这笔钱到现在是笔糊涂账。
这是朱见淇管的,到底收没收上来,老皇帝不知道,但感觉是没收上来,因为南方雾霾天气已经出现了,而治理费用却是朝廷掏钱治理的,这笔钱压根就没人提。
或者说收上来了,被贪了。
谁也不知道。
朱见漭秉政后,还没查到这一步呢。
朱厚煐在沅州宾馆,室温能达到27、8度,热得受不了,外面又太冷,一出一入,弄感冒了。
他的随侍大部分都感冒了。
他还抱怨呢,南方弄这么热干嘛啊,其实在南方过冬也不错嘛,比在莫斯科还热乎呢。
可在街上暗访的时候,却发现,百姓家里,18度都达不到,供暖比不供暖没好多少,屋里还得穿棉袄呢。
消息传到朱厚煐耳朵里,他让人换一间宾馆看看。
一查就坏了。
是供暖公司,知道这里下榻着达官显贵,所以往死里烧。
那种没权没势的小宾馆,烧个屁啊,冻死你们拉倒。
“既然这样,不交取暖费呗?”朱厚煐发觉这里面问题没那么简单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