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43章 命运啊,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(4 / 7)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好事的。

    劳动密集型产业,恰恰能缓解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说实话,农用机械,应该排在汽车之前,可大明并没有这样,反而将农用机械的研究放在后面。

    朝廷宁愿拿钱补助农民,让农民能够得到和城市工人差不多的工资,也不想让社会忽然多出大量闲散劳动力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,赚钱的机会反而在田间地头。

    因为种地需要大量人力。

    土地上,就能容纳大量闲散劳动力,不但不会涌现出新的劳动力,还会吸纳劳动力,让劳动力和土地捆绑。

    朝廷将粮价定得比较高,并且每年都要掏一笔钱,做农业补助。

    原因就在这。

    给农民钱,让农民雇佣工人帮忙种地,这样就能吸纳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,让劳动力实现平衡。

    不至于人口全都涌进超级大城市。

    不会在家就赚不到钱。

    如果进入市场定价,必需品价格会下降得厉害,会产生谷贱伤农的情况,这是景泰朝绝对不允许的。

    粮价、菜价、水果价格相对调高,一方面是保障农民利益,保护生产者,另一方面则是谨防浪费。

    有人会说,权贵一天浪费的量,就是老百姓一年浪费的量。

    确实是这样。

    所谓变暖,不就是他们在制造垃圾,让穷人买单嘛。

    大明朝廷是征收浪费税的,从景泰十五年就开始征收。

    百姓是有监督权的,举报有奖。

    真的有人专门去扒权贵家的垃圾桶,然后去举报。

    因为天下权贵,主要集中在京师,在老皇帝眼皮子底下,肯定是一抓一个准。

    浪费税也是阶梯型上升。

    浪费越多花的钱越多。

    只要你有钱,你随便浪费,只要你能保住你的爵位就行。

    朝廷对浪费粮食,管得特别严,因为粮食不够吃,要依赖进口,一旦和藩国开战,藩国切断大明的粮食,大明就得饿死。

    所以,朝廷在极力保护农田、保护果园、保护林地,对农民更是倾注重要资源的保护。

    而人口又特别多,光凭工厂,是吃不下这么多闲散劳动力的。

    那么就把他们捆绑在土地上。

    在地里干活,赚的钱跟工厂差不多,这就使得很多小城市、农村都有大量劳动力,即便这样,到农忙的时候,还是雇不到人。

    人,不怕吃苦,怕的是没活可干。

    只要干活就给钱,什么时候都能找到活,人就会安分。

    其实,人这东西很怪,没活可干的时候焦虑,干活的时候内耗,完全是矛盾体。

    所谓工作,就是给百姓一个念想。

    这人也是,有工作的时候,好高骛远,没工作的时候天天心烦,有了工作又不好好干,丢了工作又怨天尤人。

    大明是绝对不会发钱的。

    发钱,会养成人的惰性,这在大明决不允许的。

    朝廷对民间的福利,多是以补贴的方式发放,主要是免税,从来没发过钱。

    今年,拖拉机普及民间。

    主要是新兴工厂增多,劳动力缺口比较

    大。

    经过户部计算,能够容纳从土地上淘汰出来的劳动力,这些劳动力是可以进入新工厂的。

    所以就推出了拖拉机。

    不然,以大明的技术,五年前就能推出拖拉机。

    技术这东西是双刃剑。

    不是有了新技术就是好事,就得快速推广,也可能会发生谷贱伤农的情况。

    所以朝廷得考虑利益得失。

    如果市场上忽然多出一波劳动力,就降低整个劳动力群体的市场价,打击积极性是小事,就怕扰乱整个市场正常运行。

    这些年,朝廷以平稳为主,都是这边释放多少劳动力,那边接收多少劳动力。

    让市场劳动力保持平稳。

    「爹,爹?您又睡了?」朱见漭发现这老爷子,过了年身体更差了,说两句话就睡着。

    朱祁钰撑开眼皮子:「朕在思考,哪里睡了?」

    您就拉硬吧。

    朱见漭忽然不想他爹死了。

    光凭一个人,无法将理论基础框架弄出来,还得靠他爹。

    他算发现了,这老爷子求生欲真可怕,一环套一环,处处都在为自己求活。

    「朕的话,都记下来了?」朱祁钰问。

    「都记下来了。」

    朱祁钰慢慢合上眼睛:「若丘和陈献章还活着该多好呀,他们就能为朕丰富理论了。」

    朱见漭让人记下来,他拿去东宫看。

    再一低头,发现老爷子又睡着了。

    「爹,叶尼塞河的引水河道已经挖好了,钦天监认为龙抬头是良辰吉日,选择在那天,引水进入阿尔泰省、昆仑省、青海省、甘肃省和陕西省。」

    朱祁钰慢慢睁开眼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