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,一切的起点,就从征服狼兵开始。”
“之后欧信为大明南征北战,功劳卓著。”
“不用细数,当之无愧。”
“第七,李瑾。”
“老四,你并不知道,李瑾是朕心腹中的心腹。”
“夺门之变后,多少人盼着朕死,是李瑾紧紧护卫着朕,所以朕才活下来。”
“他排名靠后,主要是他死的太早了,若非死的太早,他还会再往上走一走的。”
“漠北文臣之功,当属于谦、李秉、王恕,而要论武将之功,首推李瑾,次推毛胜。”
朱祁钰道:“第八,梁珤。”
“景泰早期,梁珤名声不显,直到建设海军之后,梁珤成为大海上赫赫有名的强盗。”
“那是因为朕身边需要梁珤。”
“一刻都离不开梁珤,而且很多时候,梁珤都要藏起来,所以他名声不显。”
“后来朕放他出去,梁珤就犹如鱼儿入了海,荣封国公,对他毫无难度。”
“他也成为大明活着的王。”
“他以忠心报朕,朕绝不辜负于他。”
“第九,李震。”
“李震打赢了一场南京保卫战,一战成名。”
“他是进步最快的名将,到了晚年时,几乎已经能统帅大兵团战争了,在波斯战场上大放异彩。”
“第十,郭登。”
“郭登不止会打仗,他也是最有诗才的名将。”
“他写的诗,朕都读过。”
“他又娶了常德,算是朕的姐夫,是你的姑父。”
朱祁钰道:“而他的成名之战,是非洲打的,意大利也是他给灭的,一人灭六国,真是厉害。”
“第十一,陶鲁。”
“陶鲁要排在他爹的前面,父子俩一对名将,可歌可叹。”
“朕觉得,陶鲁未来还可能往前进一步,进入前十序列,难道把郭登挤下来了?”
朱祁钰笑着说。
陶鲁现在还活着呢,目前还在镇戍地方。
大明设十京,每个京师都有国公镇戍。
“总不能把姑父挤下来吧?”
朱见漭笑道:“爹,要是把您的儿孙都算进去,您说说谁能进前十?”
“哦?”
朱祁钰摸着下巴上的白胡子:“你肯定能进去,你能进前五,魏王能,你的儿子赵王能,元王能,燕王能,夏王能。”
“啧啧,朕的儿孙当中,帅才这么多?”
朱祁钰又惊又喜:“不过,比的只是臣子,又不比各国皇帝,你们就别算了。”
“继续说。”
“第十二,蒋琬。”
“蒋琬的军旅生涯代表作不如陶鲁多,所以排在后面。”
“不过,蒋琬已经足够惊艳了。”
“只可惜,他流矢不长眼,他死在了战场上,不然他会更加大放异彩的。”
“第十三,毛胜。”
“别看毛胜和朕有姻亲,朕的排名很公正的。”
“毛胜塞北几战,战无不胜,大明能拿下蒙古省,他居功至伟。”
“第十四,王信。”
“于谦最得意的学生,王信一生,从无败绩,十分罕见。”
“第十五,陶成。”
“陶成和欧信,是军中双煞,陶成排名靠后,主要原因陶成做事不密,总被言官弹劾,最终去职,屈死病榻之上。”
“不过,他的儿子陶鲁更加惊艳,两代人的功绩,足以封王啊。”
朱祁钰道:“第十六,赵辅。”
“赵辅向来不显山不露水的,但是,朕交给他的任务,他全都能够顺利完成,且不留手尾。”
“他谈不上惊艳之才,盖世名将。”
“但他诠释了一个合格的名将,是什么样子的,任何事情交给他,都能让人感受到放心。”
“所以,前些年督抚边陲之地,朕都愿意用赵辅。”
“赵辅死后,朕很怀念他。”
“十七,神英。”
“神英这辈子,败在了儿子身上,他那几个儿子,连朕都管不了。”
“朕几次都想处死他们。”
“看在神英的面子上,饶了他们。”
“可这几个家伙,胆大妄为,居然敢走私军火。”
“神英挣下来的爵位没了,命也没了,神家算是彻底没落了,也是活该。”
神英后人,就在景泰六十五年肃清中被除爵的。
“第十八,任礼。”
“任礼的功劳,绝对没有神英大。”
“但是,朕最放心他,朕将任何事交给他,他都能完美的完成。”
“早期皇权不在手中,任礼一直站在朕这边,忠心耿耿。”
“朕让他去哪,哪怕再难,为了朕他也会去的。”
“他家是唯一一个,被赠送国公爵位的,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