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49章 黄昏之前:孙太后红匣子的秘密(三)(4 / 6)  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无耻的勾当,真是蠢货。”

    “朕知道这些风声是谁放出去的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她也察觉到了,常德一直在她身边,是在刺探情报。”

    “那个红匣子,是朕势在必得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冷哼:“她再怎么藏,也藏不住的。”

    “要不朕怎么说她老谋深算的。”

    “宫外的朝臣,都不知道她的算计,总认为她仅是魅惑君王之辈,没什么心机,却不知道她算计之深。”

    “若无这般心智,她如何在少年时,就哄得张太皇太后开心?一心要娶她做儿媳妇?”

    “当时张太皇太后还是太子妃呢。”

    “太宗皇帝尚在呢。”

    “连太宗皇帝都认可的人,她怎么可能是个蠢货呢!”

    “她和宣宗皇帝青梅竹马,并且哄骗宣宗皇帝初尝禁果,这样一个女人,是简单货色?”

    “若非此事,也不会让胡皇后成为太孙正妃,一骑绝尘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永乐朝的后期呀。”

    “政治威压程度,不啻于洪武朝晚期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太子和汉王政治倾轧厉害,彼此斗成一团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复杂的政局之下,她犯了错事,还能独善其身,你就知道她多厉害了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看向他:“你可还记得,你十六岁之前,宫中连个年轻女人都不让你们见,哪个女人敢多看你们一眼,轻则赶出宫,重则杖毙。”

    朱见漭当然知道了,小时候他们都被严格教育的。

    那等事早就懂。

    后宫之中漂亮女人遍地都是,却连一个敢看他们一眼的人都没有,老三就因为拉一个宫娥的手。

    老三被打得七天下不来床,那宫娥被赶出宫去了。

    从那之后,皇子敢乱看宫娥,宫娥都敢揍他们。

    小时候根本不理解,皇宫为什么管这么严。

    人家富家公子,八九岁就开始了。

    皇族非要等到十六周岁,在史书上找不出来。

    可长大后就懂了,那是为了他们好。

    多少富家公子短寿,多少富家公子生不出孩子来。

    起码朱祁钰四十一个儿子,个个健康,个个有儿女,个个长寿,没有弱智。

    “宣宗皇帝才十岁呀,所以宣宗皇帝英年早逝,也有这一层因素在内。”

    “而勾引他的,孙太后,却安然无恙。”

    “这份政治手段谁比得上?”

    “连永乐皇帝都默许了,要知道永乐皇帝是最讨厌仁宗皇帝的,尚且放过她,可想而知她的手段。”

    “胡皇后倒是中规中矩,的确因为孙太后这次犯错,而荣登正妃之位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别忘了呀,祖父、父母终究要死的。”

    “未来掌控天下的是宣宗皇帝呀。”

    “以宣宗皇帝的能力,换一个皇后又有何难?”

    “所以,胡皇后明明无过错,还是被废掉了,她荣登后位,成为宣德朝皇后。”

    “她的嫡子,自然就成了太子。”

    “正统朝,她成为皇太后。”

    “被称为陛下!”

    没错,从张太皇太后之后,朝臣称太后也是陛下!

    “到了景泰朝,连朕登基诏书,都是她拟定的,她自然还是太后了。”

    “即便土木堡之变,让她方寸大乱。”

    “可她早已有所筹谋,那红匣子里的东西,就是用来制衡朕的最后一张底牌。”

    “最终她还是用上了!”

    “那红匣子里,藏着朕身世的秘密!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那是汉王临幸吴太后的起居录。”

    朱见漭脑袋轰的一声,难道他不是宣宗皇帝的孙子?

    “好好去学学生里!这点常识都不懂?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再说了,汉王是来京造反的,会带着女人来吗?他有几十个妾室,就带吴太后一个人?你也信!”

    “可、可您说那是证据!”

    “没错,是证据,是汉王身边太监记录的,可人名改过了,那改名手法太高明了,又时隔三十来年,很难鉴定出真伪,只要拿出来,朕百口莫辩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只要能证明这张纸是假的,那么其他证据自然也是假的。”

    “孙太后还有准备。”

    “朕出生时稳婆的证词。”

    “说朕出生时间对不上,如何核对起居录,就能证明朕的身世了。”

    “都能证明,朕非先帝血脉。”

    “真是歹毒啊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吐出一口浊气:“可是,孙太后筹谋布局的时候,已经是宣宗皇帝驾崩之后了,过去六年了,证词和当时真相多多少少有一些出入。”

    “朕派人秘密寻找,找到了当初接生朕的老人,她说的和稳婆证词有出入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,距离证词时间又过去二十多年了,无论谁的真假,都无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