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生气,劝说道:“不必理会他们这些右翼的混蛋。”
江弦呵呵一笑,“没事、没事,我们中国人向来宽宏大量。”
交流笔会进入尾声。
中日双方作家围着会议室桌子坐下,轮番致辞发言。
刚才那个小日本也在其中,他站起身说了一通,中间夹带私货,暗戳戳的骂:中国作家的阅读量少,对文学的见识太浅薄,没有日本作家丰富。
代表团这边听了都有些生气。
万方则自责的低下了头。
她还真以为是友好交流,一脸诚挚的跟人家交心,哪知道这些日本人套路这么深,太不友好了,居然拿她来打中国的脸。
很快轮到江弦发言,他站起身,环视一眼对面的日本作家们,语气淡然。
“我最近在看俄国作家库斯卡娅的书,觉得深受启发,你们看过吗?”
桌对面七成的日本作家都点头。
“可这作家是我瞎编的。”江弦干脆利落的直接坐下。
静。
满桌沉默。
沉默到震耳欲聋。
中方代表团一干人齐齐低头,捂着嘴,生怕会忍不住笑出声。
冰心无所谓,大方的笑了几声。
而刚才点头的小鬼子们脸上这会儿就一阵红一阵白,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似得。
尤其犯贱那货,脖子都憋红了,可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因为他也是刚才的点头者之一,点的还特别用力,幅度特大。
八嘎,狡猾的中国人!
李小林小声的冲江弦喊了句漂亮。
他这干净利落的一巴掌扇的可太解气了!
你们日本作家歧视我们阅读积累少?是啊,你们倒是多,随便编一个你们都听说过,这可真让我们自愧不如呐。
“哈哈哈哈。”
巴金身子后仰,拍了拍手,“贵方不要在意,我们继续。”
村上春树也翘起嘴角,“做得好!”
他一向看不惯日本文艺圈的氛围,所以后来干脆把自己作品转移到了全球。
代表团在傍晚时分回到新大谷饭店的酒店。
江弦写了个澡,趴在桌上赶了会儿稿子,陈喜儒习以为常,知道江弦一有空就抓紧时间写作,也不打扰,就在酒店里和其他人的房间里逛逛。
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一共十七万八千字,手稿纸张参差不齐。
江弦带的人文社500字大稿纸早就用光了,后面是人民文学240字稿纸,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320字稿纸,三种稿纸混着来用。
他正给这篇收着尾,房间里电话被拨通,江弦接起来,酒店前台用中文给他讲说有人拜访。
江弦感到疑惑,跟团长巴金说了一声,随后在陈喜儒陪同下去到酒店一楼大厅。
等在这里的是在《人民文学》读书会里认识的德间书店编辑,以及一位梳油头、戴眼镜的斯文男人,见到江弦,他主动自我介绍。
“您好,我叫东野信夫,供职于德间书店,今天特别过来探望一下江弦先生。”
东野信夫会说中文,不过不太标准,带着一股浓浓的日本腔。
江弦大概知道他们的来意,也就不绕什么弯弯道道,开门见山,“代表团事务繁忙,有事情还请直接说明吧。”
东野信夫没有第一时间说话,而是上下打量着江弦,为他的年轻震撼不已。
他此来自然是为了出版之事,于德间书店供职的他已经读过了《琉璃月照铜钱街》这篇,从故事构思到结构,一切设计堪称精妙绝伦!
在东野信夫看来,故事的主人公不仅是一个超绝于凡俗的艺术家“李兰德”,同样有“我”。
“我”代表着凡人,“李兰德”代表着高高在上的天神,来自凡人对天神的触碰,使得这篇变得神圣。
阅读过这篇以后,他惊为天人,与社长德间康快协商以后,前来拜访江弦。
“我们社长德间康快一向非常支持与中国文艺界的合作,今年我们正筹划与北影厂合拍一部电影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》。”
说着,东野信夫取出《收获》10月刊,放在桌上,翻开《铜钱街》那一页赞叹道:“这样一篇优秀的作品,如果出版,必将在日本的文化界掀起巨大轰动。”
江弦看向他,等着他的下文。
东野信夫说道:“我们愿意承担下《琉璃月照铜钱街》在日本的出版,我们德间书店实力雄厚,在日本也能够排得上名号,您的这部作品如果交给我们发行,凭借我们的影响力,销量一定不会低。”
江弦等的就是这句,对于和德间书店的合作,他并不抗拒。
德间书店本身是足以排入日本前十的出版商。
德间书店的社长德间康快还是一名和平主义者,s2赛季因为反战曾被右翼打断过牙齿。
他基本上没怎么犹豫,先表露出愿意接触的态度,“我的这篇译制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