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263章 《少林寺》(3 / 3)  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

林寺》这个剧本,不如说是修改上一套剧本。

    至于直接过来挑选角色,香港那边拍戏就是这个习惯,不一定要先有剧本再有演员。

    那边的影视已经商业化,讲究的是赚钱快,就是剧本一两天就写出来,整个电影一个月内就制作完成。

    还有TVB拍剧时常常说飞纸仔,就是拍摄前没有完整剧本,只有个故事大纲,临拍摄前几天甚至半天到几小时才有完整剧本,等于说是一边拍一边写,演员根本就没时间细心钻研剧本和角色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还有更夸张的:完全没剧本,怎么往下拍全靠现场尝试。

    比如王家卫,通常进片场手袋就装一张纸,纸上写几行字,然后拍一拍、停一停,再拿出纸来看一看,有时候一整天就拍纸上写的一句话。

    演员常常吐槽:拍一整天也不知道自己演的什么!

    《少林寺》的故事脉络已经有了,武僧觉远和牧羊女白无瑕的男女主形象也基本敲定,写完整这个剧本对江弦来说不是多难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写《少林寺》这个活儿,我能接下来,左派的同志们不容易,能为左派电影出一份力是好事儿。”

    见江弦答应下来,张鑫炎立刻喜笑颜开,听到他的后半句话,心中更是一阵感动。

    左派电影在香港处境艰难。

    他50年代就在香港学洗印了,见证了左派电影在香港从辉煌到没落的全过程。

    见江弦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觉悟,对他不免得生出些亲切。

    “不过我可说好。”

    江弦又开口道:“我也有家庭有父母要照顾,这个剧本我可不能白写。”

    张鑫炎笑了笑,“稿酬自然是会给你的。”

    江弦见他没明白自己的意思,又点拨一句:“张导,如果是香港那边儿的编剧来写《少林寺》这个剧本,你们给他多少钱?”

    张鑫炎这下反应过来了,“你是说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内地和香港的待遇不同,不过既然我为这个剧本付出了,我就不希望我被差别对待。”江弦说。

    如果按国内的标准,一部故事片,按照文化部规定的最高标准,剧本稿酬也就个2000块人民币。

    但是换到香港那边,薪酬待遇就大不相同了。

    那边儿的编剧虽然地位比内地低的多,但是收入比内地高出不只一点。

    江弦知道这事儿可以争取。

    拍《火烧圆明园》的时候,香港和内地演员的薪酬差别大,刘小庆大闹一场,于是给内地的演员们争取到了一点待遇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他的态度相当明确。

    这个活儿他可以不接,但只要接了,就必须给他按香港编剧的薪酬标准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