俺.俺想来坟上看看.”
这一刻,满天星斗像泪人的眼睛,一闪一眨,苍穹下的一切,在我面前全模糊了。
赵政委一下子站了起来。
他脸上混合着感动与激动之色,“情真意切,鱼水情深!”
多么朴素的烈士家属啊!
不管是靳开来同志的遗孀,还是梁三喜同志的遗孀,都对组织毫无要求,就连眼泪都不愿轻易落下,让赵蒙生他们看见,生怕给他们增添自责的不好情绪。
江弦是为靳开来同志改了结局,但他没有将结局写成简单的“皆大欢喜”,而是通过描写这几位深明大义的烈士家属,从另一个方向加重了的文学艺术色彩,令人掩卷沉思、肃然起敬。
不管是牺牲、隐忍和善良的品格,还是感召力和疼痛感,都是每一个有思想、有感情的中国人所无法抗拒的。
江弦这样的描写,让读者直接面对这样淳朴的家属,使他们忍不住拷问自己的灵魂。
平凡中的伟大,悲剧中的崇高。
这简直是在读者心头撒了一把硫磺,点了一把火。
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。
“这个稿子,可以送到总政文化部去!”
赵政委说,“我去找副.不,我亲自去总政文化部,让战士们尽早读上这个版本!”
说着,就一刻都等不及,要往总政文化部去。
目前在部队内部发行的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单行本,便是由总政文化部编发、战士出版社出版。
总政那边的同志,很快读过这新一版的《花环》,极为振奋。
可以说,此前靳开来的结局,是《花环》当中最令人心绪难平的处理。
但如今,江弦解决了这份怅然,还留给一份更大的敬意。
“再版!立刻再版!”
总政很快便做出决定。
此时,距离战士出版社出版首版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发行还没过多久,便要再版一次《花环》这篇读物。
这份待遇是前所未有的,这场阅读盛况也是空前绝后的。
战士出版社的编辑袁厚春跑去江弦家里,敲开门,一看着他就喊:“江弦同志!”
“这是咋了?”
“你的那篇,总政决定了,再版!”
咝。
被打扰了创作的江弦,也忍不住激动起来。
他激动也是有理由的,毕竟这个版本的《花环》不是他抄的,是他自己写的。
总政认可这篇修改过的《花环》,自然也是认可了他。
“袁厚春同志,这次出版,应该是按照增补版给我出版了吧。”
“这当然。”
以前说过,增补版就是向读者提供额外的内容,不是基于原版的修改,而是增加新篇章,在出版的时候会特别标识。
江弦并未改动原稿,只是添加了一段为靳开来平反的剧情,出版时当然要标识为增补版。
“既然是新一版,你们是不是应该给我支付新一版的稿酬?”他开口问。
这不是市侩。
增补版是江弦自己努力写出来的,江弦也并不是太在乎这么点稿费,他在乎的,是这个努力之后收获回报的感觉。
“那是当然。”袁厚春说。
他在心底咂舌,如今接总政通知,《花环》是全军读物,销量当然不会低。
出于这样的背景,增补版的《花环》销量并不会受到之前《花环》的影响,到时候收到手的稿酬,光是想想就相当的可观。
袁厚春告辞以后,江弦马上又收到一通电话,来自孔罗荪那里。
他激动的表示,部队果然履行承诺,已经同意将万寿寺的西院交给文学馆,摆在他们“中国现代文学馆”面前最大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。
“小江,这回多亏有你啊!”
孔罗荪很得意,这回成功迁移去万寿寺,江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。
万寿寺原本由部队占用的房子正在有期限的撤出,或许是出于对江弦的照顾,撤出的干干净净,甚至对一些可居住的房屋进行了简单修缮,没有给文学馆的人留下一片狼藉。
筹建委员会商议请青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设计初步方案。
最后拟订出修建计划,分三步进行。
第一步修缮一号、二号两个院落。
第二步清除火烧场,修建第五号院子。
第三步修建第六号院子,并专门修建出一个文物资料的存放处.
委员们各显神通,之前的事情,江弦已经出了一份大力气,加上巴金的叮嘱,孔罗荪原本不想再麻烦江弦让他再做什么。
谁料江弦又给他们送上一份大礼!
要知道,以零为起点的资料汇集可谓是异常的艰难,委员们捕捉每一个信息,从报刊杂志上,也到旧书店收购站去,甚至打算到造纸厂寻找线索。
那真是一点一滴的积累。
结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