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336章 独属于国人的浪漫(3 / 3)  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

饱受冷遇的作品,以电台定时广播的形式,在一百天里,征服了足足3亿听众。

    顺带一提。

    《当代》拒稿《平凡的世界》的那位小编辑叫周昌义,他后来还拒稿过一篇。

    叫《白鹿原》。

    关键哥们人走了嘴还是硬的,后来问起他这事儿,他还说呢:

    “还会拒稿,《平凡的世界》和《白鹿原》我都看不下去。”

    “只有《废都》能一口气看完!”

    江弦也没办法给路遥一个确切的创作完成时间。

    《最后一个匈奴》这篇的下卷,在江弦看来,是有诟病之处的。

    它的上卷,一件事又一件事,一代又一代,展现如史诗般开阔壮丽,有种苍茫之感。

    但是下卷,时间流动较慢,一天又一天,而且大段的篇幅讨论人生哲理或是治理政事之道,抑或是艺术欣赏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原作者高建群同志的知识面确实广阔。

    但是写的就要比上卷潦草太多,江弦觉得就只有这种水平的话,除非他能把下卷改成上卷的那个质量,不然也没必要再发表,发表了反而有狗尾续貂之嫌,降低的评价和质量。

    所以在回信之中,他没有给路遥一个马上就会写下卷的承诺,就连会写下卷的承诺都没给。

    这也是文学界很正常的事情,有些作家常常隔了几十年,才会动笔写的后面几部。

    这天,江弦收到京城作协那边儿的通知,他去《人民文学》的调事成功,调令已下。

    他收到通知不久,王濛就找上了他家的门,手里还拎了一瓶酒,葡萄酒。

    “去年我应邀带团去法国访问,听说法国的葡萄酒不错,临近回国的时候,我就用攒下来的外汇买了几瓶当地的红酒,一直舍不得喝。”

    “那怎么舍得带来我这儿?”

    “哼,现在都说你是三多先生,酒多、文章多、朋友多,我来你这儿带酒当然要带一瓶好酒,免得被你看不起。”

    “三多不是房子、文章、朋友么?什么时候又改酒多了?”江弦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其实也正常,他和王濛喝酒比较多,在王濛这一圈朋友里,说三多自然是这三多。

    至于在另一圈常常参观他家大院子的朋友那儿,就是说他房子多。

    他这三多先生,怎么叫都可以。

    就是后世万一真有人要琢磨他这个雅号,万一一人一个说法,意见不同的话,恐怕要撸起袖子争论上好半天才行。

    “我这次过来,还有两个好消息要带给你。”王濛把酒给江弦倒上,满脸喜色。

    江弦家里就有高脚玻璃杯,是花了外汇券买来的,正适宜喝红酒。

    他醒着杯里的酒液,看向王濛。

    “两个好消息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